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植物吸收养分因外界环境条件而不同。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光照

农业生产的特点就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大自然的光能,把它转变为腺三磷(ATP),供CO2的同化,最后可形成碳水化合物等组成分。因此,在植物的生长期间,如何提高光能的利用。是夺取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氮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扩大叶面积和叶片中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磷可促进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把光能和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供植物代谢。

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的施用,也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因为这些有机肥料在土壤中分解能产生大量 CO2,可供作物进行碳的同化;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供给有效硅而硅能增强水稻叶片的硬度,改善叶片的受光势,增加群体的透光率,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利用。

二、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随着增加。各种作物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就水稻而言,其适宜水温为30~32℃。如温度低,则影响根的好气呼吸,温度高,虽然呼吸旺盛,但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较多,影响根组织中氧的浓度,同时CO2浓度相应增加,也妨碍根的正常呼吸。温度过高过低,均要影响对养分的吸收。

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寒冷地区以及山坡北面,除增施磷、钾肥和腐熟的有机肥外,还须使用热性肥料,如驴、马、羊粪和禽粪、兔粪,以提高土温。此外,有机肥料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由于团粒的增加,团粒与团粒之间的水分就不会积累,水分结冰时对根群引起的机械损伤就不至于发生。所以团粒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里,不仅水、肥、气、热得到调节,而且还间接减少冻害,有利于植物生长。

三、水分

水分对植物养分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料的矿化,促进养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稀释土壤中养分的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反之,如雨水不足,必然影响植物的生长。禾谷类作物还要影响分蘖,从而影响产量。

四、通气

通气有利于有氧呼吸,所以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因为有氧呼吸可形成较多的 ATP,供阴、阳离子的吸收。反之,土壤排水不良,呈嫌气状态,作物非但吸收养分少,甚至根部还有外渗,排水通气后,才能恢复。生产实践早就指出,作物生长在通透性较好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常较多。所以施肥常结合中耕除草,促使作物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五、反应

溶液中的反应常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很多试验指出,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

六、养分浓度

植物不断地吸收养分,使根际离子态养分不断地减少,根对土壤溶液必然产生负电位势。很多作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都有这种现象,植物吸收离子态的养料具有“二重图型”并非个别现象,而具有普遍的意义。由此可见,养分浓度不同,植物吸收的机制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