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我国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因此,定向地调节磷素状况和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土壤肥力,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磷肥工业起步较氮肥工业较晚,但发展也很迅速。自从1955年开始建厂生产磷肥,到1960年年产量已接近20万吨,至1984年磷肥产量已达235.96万吨。然而,无论是从磷肥的数量还是品种而言,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将有限的磷肥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效益,必须了解磷素的营养功能、磷肥的性质、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一般为植株干物中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如核酸、核蛋白、磷脂和植素等,约占全磷量的85%左右;其余是无机态磷,主要是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存在,它的含量虽少,但其消长程度与介质中磷素供应水平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通过植株组织化学测定结果,可作为诊断作物磷素营养丰缺的指标。
作物体内磷的含量,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与组织器官等不同而异。磷是作物种子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在数量上仅次于氮。不同作物种子中的含氮量不同,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往往低于豆科作物的种子,豆科作物种子中含磷量又少与油料作物种子。
作物生长发育期中,林比较集中在幼嫩组织中,如幼叶、顶芽、根尖以及繁殖器官含磷量均较高。同一作物生育期不同,其含量也有较大的变化,幼苗的磷含量常高于成熟的植株。例如,水稻在分蘖期含磷量可达1.5%,而成熟期则为0.5%左右,zui低只有0.2%。同时再不同生育期内,作物体内磷的分配与积累规律总是随着作为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的。因此,在磷素营养不足时,植株的缺磷症状首先从zui老的器官(一般为底层老叶)、组织开始表现出来。
|